小米造车背后:中国造车的第三种势力
2021-03-30 

小米造车,落下实锤。

最新的一则新闻是,小米内部正式立项确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面向智能电动汽车营业,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逐步加码,总投资额为100亿美元。雷军亲自带队。

关于小米造车的新闻,在已往几个月里业内一度普遍讨论,现在一纸通告的背后,能看出小米对造车赛道的周全押注。

现实上,再往前看,在小米之外,百度的造车新闻要来的更早。

3月2日,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注册确立。有信息显示,集度汽车公司注册资源为20亿,其中,百度100%控股的达孜县百瑞翔创业投资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11亿元,持股55%,祥瑞控股团体的下属企业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认缴出资9亿元,持股45%。

前有华为加入长安阵营团结造车,阿里巴巴与上汽团体推出“智己汽车”,今有小米确立电动汽车子公司、百度与祥瑞相助造车,继传统车厂、新能源车企之后,科技巨头们似乎都对造车情有独钟。

海内“汽车圈”的第三股势力正在浮现。

01、下场造车,谁也祛除下

在上百年的进化中,传统车企已将自己的优势像基因一样刻在了流程里,让人以为造车是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外行人很难进入。

因此,10年前老牌车企们以为特斯拉要造电动车是天方夜谭,是外行人才会闹的笑话,5年前国人对海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态度也是普遍以为“不靠谱”。

但眼下,事实胜于雄辩。汽车市场正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为焦点特征的新四化时代,海内新能源车市场也一扫津贴退坡的阴霾,销量最先快速苏醒。外洋市场不仅提高了碳排放尺度,还延续加码电动车津贴,使得不少国家延续数月新能车销量都获得了大幅甚至数倍的增进。

有数据显示,2020年整年,中国车市整体销量下滑2%,而新能源汽车完成136.7万辆销量,同比增进10.9%,车市占比约为5.4%。凭证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计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到达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到达30%的计划。规模跨越两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吸引着由科技互联网公司组成的第三方造车新势力,成为他们开拓新增进空间的主要战场。

以往,许多人会以为汽车开发流程严谨高效,与互联网头脑有自然的矛盾。但着实否则,主要照样看企业是否会扬长避短。

首先,当下互联网企业选择的造车手艺蹊径无一不是电动车,这直接避开了传统燃油车结构庞大,生产工艺苛刻,具有高深手艺壁垒的发念头和变速箱,将造车门槛大大降低。电池和驱动电机是完全市场化的产物,宁德时代作为一家自力的电池供应商可以向所有客户都敞开提供最先进的电池包产物。

其次,无论是传统车厂照样新能源车企,造车路径都是从0到1,而科技互联网企业接纳的是团结传统车厂造车,走的时刻从0.5到1的造车蹊径。

在电池和驱动电机等硬件的高度同质化,先进的电子架构和智能化软件水平越发成为产物利害的要害。

团结造车不仅能快速切入汽车生产链,还能让互联网企业专注自己在算法、信息传输、智能互联等方面的焦点手艺优势,与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站在统一起跑线,甚至厥后者居上。

现在,已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拥有了一些可应用于智能汽车上的要害软硬整合能力,好比华为的芯片、操作系统、三电系统、激光雷达等;百度的自动驾驶、高精舆图等;小米的语音系统等。

这些科技巨头过往积累的电子企业供应链资源,可以延展到造车领域。而互联网造车势力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和前沿手艺,也势必会给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02、小米向右,百度向左

现实上,现在落下实锤的小米早在汽车领域有所结构。

凭证天眼查显示,小米团体对外投资中就包罗不少整车厂、汽车后市场企业,如2014年投资了舆图厂商凯立德;2017年先后投资买车网、车财多;2019年投资小鹏汽车、投资智能车载和智能出行领域服务商新案科技;2020年投资比亚迪半导体公司等。

有媒体统计称,从2015年到2020年,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到达了约800件,而且同时加大了国际专利结构。

不外,对于手机起身的小米来说,介入造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汽车自己,而是场景流量。要知道,汽车场景是承载资讯服务、娱乐休闲等当下互联网服务以及链接未来自动驾驶的新一代生态聚团体,也是争取5G时代下一个超级流量的入口。

拿下这个流量入口不仅是营业疆土扩展的需要,也能与其旗下移动产物联动,反哺流量。因此,小米“造车”更倾向于“体验派”蹊径。

在申请的汽车领域专利中,小米更多地从用户体验这一角度出发,着重改善当前驾驶场景中存在的痛点。好比提高驾驶平安性的“疲屈驾驶检测方式及装置”,能实时对处于疲劳状态下的驾驶员举行预警;“控制车辆预热方式及装置”则可以在用户未到达车辆之前,自动控制车辆举行预热,从而节约了用户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汽车和智能家居的毗邻是一个趋势小米可行使自身重大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联动汽车提供智能个性化服务。例如小米现在已与威马汽车相助,在车上即可控制智能家居装备,未来势必会进一步将自己的生态系统“移植”到汽车上去。

至于小米会不会从一个手艺服务商转向自己下场造车,就现在来看,在自动驾驶手艺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形下,饰演能手艺服务商的角色似乎更为稳妥。

科技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汽车厂商更为勇敢、迅速,在与车联网相关的新兴手艺研发与应用上,又比新能源车企具有领先优势,因此获得了更多新生代用户的认可。

只管作为第三方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在产物销量、盈利能力上远不及传统汽车巨头,却仍被资源市场报以极大的期待。上一次“小米造车”听说冲上微博热搜,团体股价涨幅一度扩大至10%,便可见一斑。

反观当下的百度,其更需要新的增进点。

从某种水平看,电动汽车是生态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躬身入局造车对百度而言是一项不得不为之的战略级决议。

这些年百度一直鼎力生长无人车手艺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已与海内外数十家车企相助。又陆续投资威马和蔚来,扶持造车新势力,相助传统汽车厂商,最后将自己所有的资源聚集,推出自己的汽车IP“集度”,即“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

百度造车公司(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曾直言:“跟别人希望把电动车普及的原理一样,我们希望把无人驾驶手艺普及。”

品牌如其名,集度从降生之初,就有百度舆图、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等百度手艺矩阵周全护航,再加上百度在数据、软件、用户生态等软实力方面的优势,往后显著会走“手艺派”蹊径。

眼下正值特斯拉及海内头部造车新势力股价大涨,资源市场一片看好,百度Apollo平台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积累,使其在业内颇具招呼力,宣布造车之后股价随即大涨。

03、时机,也是风险

正如上文提到过的,从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智能网联、数字化场景在汽车产业中具有异常高的市场远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入局绝对有利可图。

此外,行业的推翻性创新往往由行业外,存在手艺交织的跨界巨头来开启,科技企业造车作为第三种造车新势力,确实有望成为加速汽车智能化和迭代的领军气力。

但汽车行业从产物制造到推广销售的产业链庞大且冗长,要想完全自主造车需要重资产的投入。只管模仿百度、阿里的“代工”模式,选择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厂相助,确实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节约时间和成本,但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造车企业自己存在差异化,两家公司在生长理念、创新思绪也会有所差异,难免会发生摩擦。

即便磨合得顺遂,烧钱猛、量产难依旧是造车行业躲不掉的话题。

据悉,小米现正鼎力推进线下渠道建设,与 OPPO、vivo 等竞相抢占并夯实华为空出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形下,若是开展造车这一耗资伟大的新营业,那么对于需要双线甚至多线作战的小米来说,面临的资金压力将成倍增添。

更况且,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已经拥有了行业一席之地,“代工”模式上阿里、华为、百度已经抢跑一步,要想突出重围,就一定要有相当硬核的实力和差异化供应。

未来的汽车市场,产物的焦点竞争力也许率会落到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的竞争上这也是为何百度下场造车值得期待,小米做手艺服务商更为稳妥的缘故原由。

此前,百度有芯片,有云盘算,有海内最强AI手艺,有ACE智能交通引擎,有Apollo自动驾驶,尚有高精舆图,已经具备了造好一辆未来汽车所必须的软实力,眼下团结传统车厂造车是水到渠成的事。

对于祥瑞这类传统车企来说,与科技企业相助能提升自己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相助共赢、优势互补的做法。

对于百度来说,确立集度汽车当前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要切入整车产业去做一个销量为王的车企,而是为了有一个平台能让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手艺能获得展现和变现,并完成手艺迭代。

但要注重的是,若是不制造量产车,那么包罗百度Apollo在内的AI工具商业化落地依然十分有限。

此前,百度增想通过持股造车新势力的方式,介入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推广,但因与新能源车企的自力研发和掌控精神不合,在蔚来、理想的投资中皆碰钉子,最后百度只能选择规模更小的威马汽车。

总之,科技这一要素对于汽车产业的转变能力毋庸置疑,但汽车产业链相比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产业链要长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科技互联网企业想要在汽车产业乐成跨界并站稳脚跟,仍需更多的资源支持与时间磨练。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安全保障!